为期五天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少年高校科学营转瞬即逝,回首这段充实而难忘的时光,我的心中充满感激与不舍。从初到校园时的忐忑好奇,到离别时的自信坚定,这段旅程不仅让我近距离感受了航空航天的魅力,更在我心中种下了追逐蓝天的梦想种子。
这次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最珍贵的体验莫过于将课本知识转化为亲手实践。在无人机组装环节,从零件拼接到程序调试,每一个螺丝的拧紧、每一行代码的编写都让我体会到工程实践的严谨。当亲手组装的无人机成功升空时,那种成就感让我热泪盈眶。在火星车项目中,我们小组反复调试轮毂电机,为了解决一个转向问题讨论了整整两小时,最终成功让小车按照预定路线行进。这些经历让我明白:航天事业需要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需要将想法转化为现实的执行力。

实验室的参观同样令人震撼。在飞行器控制实验室,看到学长们正在测试的智能算法能让无人机在强风中保持稳定;在材料科学实验室,触摸到比羽毛还轻却比钢铁还坚固的新型复合材料。这些前沿科技不再是新闻报道中的遥远概念,而成为了我可以亲眼见证、亲手触摸的真实存在。
戚发轫院士的讲座让我深受触动。当他说"航天人的幸福,就是让自己的工作成果翱翔在祖国蓝天"时,我看到了老一辈科学家眼中闪烁的光芒。杨超教授分享的飞行器设计案例,让我明白每一个完美曲线的背后,都是成千上万次的计算与试验。
从最初彼此生疏到后来默契配合,团队合作带给我的感动丝毫不亚于知识收获。在知识竞赛中,我们小组为了一个航天史细节争论得面红耳赤,又因最终得分而击掌欢呼;在闭营晚会上,平时严肃的男生们演起滑稽的小品,引得全场大笑。辅导员临别时的鼓励短信,更让我感受到这份师生情的真挚可贵
站在北航校园仰望星空时,我忽然理解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深意。航天事业既需要征服苍穹的豪情,也需要甘坐冷板凳的毅力。这次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清自己的不足,也发现了潜藏的可能性。

离别时,我有万般的不舍,北航之旅让我收获了很多知识,交到了许多朋友,感谢所有老师同学的陪伴,这段充满科技魅力与人文温情的旅程,必将成为我追梦路上最珍贵的动力源泉。
文章主题词:
航天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青少年高校科学营
我要反馈